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7-07 18:45:01
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

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,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1

  教学目标:

1、知识目标:认识"客,何,赠,汪,舟,欲,踏,潭"8个生字,会写"舟,乘,音,客,何,汪"6个生字。

2、情感目标:理解领悟诗意,正确,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。

3、能力目标: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,体会作者悲喜之情。

  教学重,难点:

了解大意,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,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。

  教具准备:

多媒体课件

  教学时数:

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作者生平导入,揭示课题。

小朋友们,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,他的名字叫贺知章,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,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,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,离开家乡后,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,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,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,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,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。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,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,作诗,相处得十分融洽。八十三岁那年,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,回到了家乡。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会是怎样的

今天,我们来学习古诗《回乡偶书》。(师板书课题)齐读课题。

相信大家课前都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,有哪位小朋友能来理解下课题中"偶""书"各是什么意思

  二、自由读诗,初步感知。

1、自由读,边读边观察,你发现了什么,读懂了什么

2、小组交流

3、检查反馈(课件)

(1)出示生字新词,指名读,师生纠正,全班齐读。

(2)出示诗文,指名读。

(有谁能读得更好,读书节奏,读书感情。)

(3)出示节奏,指名读,小组读。

少小/离家/老大回,↗

乡音/无改/鬓毛衰。↘

儿童/相见/不相识,↗

笑问/客从/何处来。↘

  三、细读品位,感悟体会。

1、学习第一句。

(1)联系重点字词看插图,说说这句诗的意思。(自己试讲,同桌交流,全班交流)

(2)师归纳,生质疑。

师:学了这两行诗,你有什么要问的

生1: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

生2:这时他的心情如何

(生自由回答,师引导,归纳。)

(3)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,还会思考。那么你们能"从乡音无改"与"鬓毛衰"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

(4)指导朗读:想象一下,如果你是作者,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,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,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。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 (指名读,齐读)

2、学习第二句。

(1)出示句子,指名读,齐读。

(2)钩出重点字词,出示插图,学生自学,再集体交流。

师: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

(生自由回答,师补充提问:"客"在这里指谁 "何处"是什么意思 谁再来说说 )

师:幻想当时的情景,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

(生发挥想象,说一说。)

师: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(无奈,忧伤)

(3)指导朗读古诗(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)

  三、活动品位,体会情感。

1、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诗文说一说。(学生组织语言,全班交流)

2、教师归纳总结,演一演这个故事。

3、看了这段演出,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(体会:思乡)

4、 教师小结:是啊,"月是故乡明,人是故乡亲,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"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,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,离开家乡久了,一切都可以改变,惟有"乡音无改",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,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,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,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。

5、齐读,试背。

  四、联系内容,丰富情感。

同学们,贺知章回到故乡后,面对熟悉的情和景,他一共写了两首《回乡偶书》。)我们刚才学习的是第一首,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,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。(出示课件,师诵读,生品位)

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消磨。

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

  五、示范指导,掌握基础。

1、观察生字,课件出示书写顺序,师讲解。

2、生描红试写,师巡视指导。

  六、选择作业,巩固知识。

同学们,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,今天我们来个新鲜的做法,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去认真完成。

1、背诵并默写古诗。

2、写一写,说一说《回乡偶书》的故事。

3、为《回乡偶书》完成一幅诗配画。

(设计意图:一直都想不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,这次选择作业去完成,让学生在乐趣中自觉自愿地完成,同时又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,制定了不同的巩固知识的方法,各取所需。)

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2

一、教学目标:

知识目标: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,了解古诗大意。

能力目标:理解领悟诗意,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。

情感目标: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,体会作者忧伤之情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:

了解大意,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,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。

三、教具准备:

多媒体课件

四、教学时数:

一课时

五、教学过程:

一、谈话导入,据题质疑

1、介绍背景。(出示课件插图)

小朋友们,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,他的名字叫贺知章,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,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,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,离开家乡后,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,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,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,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,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。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,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、作诗,相处得十分融洽。八十三岁那年,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,回到了家乡。瞧。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。小朋友,请你仔细观察,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?

2、揭示题目:

此时贺知章十分 ……此处隐藏21496个字……自由说)

3、师帮助归纳: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:

1〕看课文插图,用心思考;

2〕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;

3〕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。

4、生开始自主学习,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。

5、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,比比谁知道的最多。重点词句教师板书。

乡音:家乡的口音,方言。

无改:没有改变。鬓毛:鬓角的头发。

相识:互相认识。何处:什么地方,哪里。

6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。

四、自读感悟,体验作者的情感,有感情地诵读古诗。

1、想想作者贺知章此时的心情。

师过渡:是呀,作者小的时候离开家乡,年纪大了才回来,家乡的孩子见了他都不认识,我们怎样能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呢?

2、生自由练习。

3、指名读,生评议。(师提示,为了表达情感,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。)

4、生再试读。可以站起来,自由加动作。

五、学写本课生字。

1、师指导书写“乡、改”;

师范写“乡”,生仔细观察。想想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部首有些相似。

师范写“改”,生分析其字形。

2、生描红书写。

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15

设计理念

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。如何让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品读诗、悟诗、赏诗?让“诗”浸润孩子们的心灵,丰厚他的情感世界,积淀他们的文化底蕴?这是我设计《回乡偶书》这一古诗教学的出发点。

教学目标

1、认识“偶、鬓、衰、客、何”等5个生字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,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。

3、在读诗、悟诗的过程中,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。

重点难点

重点:认识本课5个生字,会写5个生字,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。了解古诗内容,体会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。

难点:理解诗意,领会作者的感情,培养想像力。

教学方法

采用讲读法,即讲解的阅读,由学生自己多读、熟读和背诵,让他们在读中自己感悟,思考、分析、概括、巩固、运用所学内容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
教具准备

多媒体课件

教学课时

1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诗题。

1、谈话导入。让学生说说想家的体会,老师引入诗题:你们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,那么,一个人离开家几十年后又回到故乡,该是怎样一种心情啊!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首诗。

2、老师板书课题,学生齐读课题。

3、解释课题,理解重点字。

偶:偶然书:写

4、介绍诗人(播放课件)。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,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。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《回乡偶书》就是写他辞官告老回乡,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时的感情。

二、自主读文,整体感知。

1、自由读通诗文,读准字音,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。

2、认读生字,纠正字音。(重点纠正“鬓、衰”的读音)

3、指名朗读,老师指导朗读。

4、你体会到诗人这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?

三、交流学习,感悟诗情。

1、学习第一、二行诗。

⑴指读诗句。找出句子中意思相对应的词语。

少小——老大离——回

⑵ “老大”具体在哪里表现出来?(鬓毛衰)

让学生指指“鬓毛”在哪里,说说“衰”指什么。

⑶除了“鬓毛衰”之外,诗人的模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这么多年不变的是什么?

引发学生想象:诗人“少小”时的样子(活泼可爱,充满青春活力),再看插图(播放课件),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诗人“老大”时的模样。(老态龙钟、步履缓慢、两鬓斑白)

引发学生思考:诗人不变的是什么?乡音——思乡之情

解释“乡音”:家乡的话。让学生说说家乡的话。

(借不变的乡音和衰老的容貌进行明显对比,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人生易老,世事沧桑的情感。)

⑷介绍贺知章回乡的背景。(播放课件)

贺知章在天宝三年(公元744年),辞去官职,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(今浙江萧山),时已86岁,这时,距他年轻时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。

⑸让学生想象一下家乡会有怎样的变化,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慨。(物是人非,同龄的人几乎都不在了。人生易老,世事沧桑,心头有无限感慨。于是,写下此诗。)

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。

诗人年轻时候离开家乡,86岁才回来,离家时风华正茂,回来时却老态龙钟。他的心情如何呢?带着这种感慨的心情朗读诗句。

2、学习第三、四行诗。

过渡:诗人没有忘却故乡,而故乡还认得这回归的游子吗?齐读三、四行诗。

⑴想象这群嬉闹的儿童看见诗人会问些什么话,带上表情问一问。

⑵“笑”能改成“请”吗?为什么?

⑶儿童的“笑问”使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?

(抓住“笑问”这一关键词,通过想象、比较,使学生进一步与诗人,文本对话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)

⑷指导朗读。读出儿童的天真、热情。

⑸想象一下诗人与嬉戏的孩童碰见时的场面,并演一演。

(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。学生要表演,首先要熟读诗的内容,深入理解诗的语言;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,设计表演过程。因此,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,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。)

四、配乐吟诵,升华诗情。(播放课件)

1、播放优美的古筝曲,老师充满深情地吟诵。

2、指句学生吟诵,老师指导吟诵的节奏。

3、师生共同满怀感情地吟诵。

五、阅读续篇,深化感情。(播放课件)

出示:离别家乡岁月多,/近来人事半消磨。/惟有门前镜湖水,/春风不改旧时波。

1、老师感情朗读,感动学生。

2、学生自由练读,集体朗读。

3、在这首诗里,你又体会到诗人的何种心情呢?

板书设计:

教学反思

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,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。古诗精炼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,从学生想象“贺知章”与儿童的对话,可以看出,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,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,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,创造性地把古诗的意境形象地表达出来了。

以读代讲

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是很难把握的,弄不好就会“高段化”,也会陷入讲解、分析的泥潭。《回乡偶书》这首诗写回乡的感慨。写一个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的回乡感概,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,要完全地理解这份情感确有难度。所以,在教学中要“以读代讲”。这是许多专家的主张,也是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。当然,朗读不是傻读,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兴趣盎然、有效的解读,那才是有意义的朗读。

《《回乡偶书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